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年内共有32只股票型ETF成立,累计认购规模达434.31亿元。相比之下,2018年同期共成立14只产品,认购规模为132.37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前7个月,新成立的股票型ETF的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8.57%和228.1%。
股票型ETF热销,前7个月认购规模同比增超200%
继2018年迎来大发展之后,今年以来,股票型ETF的新品发行和存续产品申购持续火热。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年内新成立的股票型ETF累计认购规模达434.31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228.1%。其中,部分产品在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以股换购的情况下,首募规模即超过50亿元。而从存续产品看,今年以来部分产品份额暴涨,且证券类ETF份额领涨超百亿份。
而就单只基金的规模来看,年内成立的股票型ETF中,出现了多只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爆款”产品。例如,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成立规模达72.02亿元,为目前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除此之外,工银瑞信沪深300ETF、汇添富中证长三角ETF也达到68.64亿元和64.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爆款”ETF成立的背后,也都出现了上市股东换购的身影。据公告显示,中兵红箭、光电股份、中航资本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在基金募集期以股换购了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份额。同时,浙能集团、国盛集团以及吴卫东则用旗下所持不同上市公司的股票换购了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的份额。另外,中兴通讯和中国石油的股东换购了工银沪深300ETF的份额。
据悉,换购行为是指在ETF发行期间,投资者可以用持有的一只或者几只ETF跟踪指数中的成分股,来换取等价的ETF基金份额。不同于普通认购ETF是用现金购得基金的模式,换购方式采用的是所持有成分股换取基金单位,相当于以物易物,从持有单只股票变为持有一篮子股票。
随着近年来基金公司发行股票型ETF的数量日益增加,发行产品除宽基ETF,也开始更多着重于细分行业ETF、Smart Beta ETF的布局,上市公司股东以股换购ETF份额也渐趋常态化。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日,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股东拟通过换购方式参与新发ETF的认购。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内部人士坦言,上市公司股东以股换购ETF一般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根据市场现状,进行自身资产配置的优化,减轻单只股票出现非系统性风险时造成的损失。二是为减持做准备,一方面,换购ETF份额的成本较低,仅有很低的换购费,同时,ETF交易也没有印花税。另一方面,ETF换购为市价交易,不存在大宗交易可能出现的折价交易情况,卖出ETF时也不需要每次都公告,相比直接减持对市场影响小。
事实上,除新发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外,从存续的股票型ETF来看,今年以来,也出现了多只产品份额暴涨的情况,且证券类ETF份额领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年内份额增长67.19亿份,最新份额已达103.26亿份,成为首只份额破百亿份的行业ETF。而包括该基金在内,年内份额增长超10亿份的共有9只产品。其中,证券类ETF就占到3只,除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外,还有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和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3只基金份额累计增长103.76亿份,与其余6只产品的份额增长之和相差无几。
就证券类ETF受热捧的原因,方正证券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从历史经验看,证券ETF成为国内行业ETF的龙头产品不是巧合,行业ETF的热门标的和分级基金有一定相似性,规模一度突破100亿份的分级B就有证券B、券商B、军工B、银行B等,都是今年规模增长比较多的行业ETF。同时,行为上,ETF的份额增长主要受益于溢价套利,而基金溢价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受欢迎程度高、工具属性强。(北京商报)
基金火力全开掘金股票型ETF
延续了去年的火爆场面,股票型ETF仍是今年各大基金公司掘金的“宝地”。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前7个月已发行的股票型ETF多达76只(不计联接指数基金),发行份额高达435.7亿份。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截至7月19日,目前有包括平安、中金、新华、南方、易方达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超130只股票型ETF仍在申报流程中。
近期,多只新成立的股票型ETF的首发募集规模更是超市场预期。业内人士称,当股票型ETF的竞争从“蓝海”逐渐变成“红海”时,基金公司也在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具备特色的股票型ETF。
以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基金为例,7月26日,该基金正式结束募集,短短两周内募集规模已超过40亿元,成为目前A股市场首发规模最大的Smart Beta ETF。东方红资产管理相关人士表示,该基金主要秉承了价值投资理念,以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主要因子选出具备竞争力的好公司。而且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与市场中常见的Smart Beta策略有所不同,该指数基金或是A股市场中第一只以质量因子作为策略的单因子指数。
部分基金公司在研发股票型ETF产品时,则充分结合了选股能力以及中长期布局理念。比如,汇添富基金不久前正式发布了首只跟踪中证800指数的ETF。该基金的主要特色是,它所跟踪的中证800指数汇聚了A股中的价值及成长龙头股,用“核心+潜力”的配置保证了中证800指数既有稳健的业绩基础和价值锚,又有成长的弹性和可变性。
此外,部分基金公司在研发指数增强和Smart Beta产品时则主要依托其海量数据资源。天弘基金指数与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杨超表示,基金的超额收益依靠信息换取,天弘基金的大数据团队将依托于阿里的数据平台优先获取领先数据源,并可以借此设计多种Alpha的定价因素。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美国头部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型ETF规模占比超80%,而国内的股票型ETF格局正在逐渐向美国市场这一格局演化。此外,未来贝莱德、先锋集团等全球头部ETF公司,很可能通过申请控股我国基金公司的方式在我国发行ETF。因此,目前国内ETF进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如果基金公司再不上车就会错失发展ETF的机会。所以即便冒着诸多风险,基金公司也要不遗余力地布局ETF。(上海证券报)
ETF发行细分市场
指数基金近年快速扩容,其中ETF是一个耀眼的品种。百亿元规模ETF的频频出现,让这个拥有多种“工具化”特性的产品,悄然成为各家基金公司逐鹿的对象。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多数宽基指数ETF几乎开发殆尽的背景下,多数基金公司在ETF产品中的竞争更多围绕“弯道超车”的思路,着力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新发ETF所跟踪的指数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的面孔,其中不少指数有着明显的定制痕迹。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ETF的竞争中,“弯道”很难“超车”。以最近两个月的数据为例,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7月31日,两月间ETF新基金成立数量达20只,但首募额却是冰火两重天:排名前列的ETF首募即有72亿元的规模,但排名靠后的基金却在2亿元的成立红线附近徘徊,一些较为糟糕的联接基金首募额甚至只有数千万元。
日前,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首募72.02亿元、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首募64.29亿元的消息接连传来,无疑再度激发了意欲博弈ETF市场的基金公司的雄心壮志。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量化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市场成熟度到一定阶段,被动指数型产品的发展必然掀起一个浪潮,而作为工具型产品,ETF相较于普通指数型基金拥有更多优势,确实值得基金公司大力发展。但他同时指出,与普通偏股型基金不同,基金公司搭建ETF平台的初始成本较高,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规模效应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但在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过度泛滥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到达规模的临界点,却成为许多意欲发展ETF的基金公司的痛点。(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公司回购股票意味着什么?